历史上4个机智神回复,让提问者无言以对,适用于不会说话的人看
说话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在现代社会,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神回复”,它指的是那些看似平凡简短的话,却能在瞬间让人豁然开朗,又充满幽默感。古代虽然没有“神回复”这个说法,但历史上同样不乏机智巧妙的回应,下面就来讲四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獐鹿同笼”。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王雱的人,他是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儿子。王安石大家都熟知,他是一位试图变法但最终未完全成功的政治家。王雱从小就聪慧过人。有一次,一个客人送给王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大人们喜欢逗小孩子玩,就问小王雱:“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当时这两只动物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王雱年纪尚小,从未见过这两种稀有动物。他观察良久后,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人听了大为惊讶,无言以对。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反应敏捷,确实令人佩服。
第二个故事是“卖盐的不管吃醋的”。从前有一个姓张的盐务官,他平时说话就风趣幽默。某一天,他正坐着轿子回家,突然一位妇女拦住他,抱怨自己的丈夫喜新厌旧,总是沾花惹草。张盐务官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回答:“我是卖盐的,不管吃醋的事情。”这样一句巧妙的回应,既化解了妇女的抱怨,也展示了他的机智。
第三个故事是“人有七窍,已通六窍”。故事的主人公是蒲松龄,他曾在一个姓胡的家庭担任私塾教师。胡家的孩子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父亲便责怪蒲松龄教得不好。蒲松龄不想违心,却又要给孩子的作业作批注,于是用诗句点评。当胡老爷看不懂诗句,就亲自去问蒲松龄:“我儿子的文章有进步吗?四书五经学得怎么样?”蒲松龄机智地回答:“人有七窍,令郎已通六窍。”胡老爷听了,以为孩子学得很好,便向客人炫耀,殊不知蒲松龄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窍未通,只是他当时已准备告老,还带着幽默化解了尴尬。
展开全文
第四个故事是“大唐天子卖马粪”。唐朝有一位精明的官员,对宫中马粪数量惊人,便向高宗皇帝提出可以拿出去卖钱,并详细算了利润。高宗觉得有道理,但宰相刘仁轨不同意,他担心此事传出去会损皇家的面子。于是刘仁轨婉转提醒:“以后恐怕会有人说大唐天子卖马粪啊。”高宗一听,也觉得有理,于是搁置了此事。这件事虽小,却展现了古人生活中的智慧与幽默。
古人的生活虽然看似与现代不同,但他们的机智和幽默同样令人会心一笑。不知道你是否也听过其他有趣的神回复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