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影视表演艺考——表演的流派信息介绍 - 浙江艺考网 - 浙江省播音 编导 表演艺术类考试门户网站_网址www.91yikao.net

浙江艺考网官方公众号

     http://img.lingimg.com/attachments/date_201809/071eb3a9141f005683132a95d4abe3d9.png

    关注浙江艺考网了解浙江艺考资讯扫一扫

浙江艺考培训机构


     

当前位置:首 页 >> 表演艺考网>> 表演艺考网>> 文章列表

浙江影视表演艺考——表演的流派信息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20 02:56:43   浏览次数:751

 

小编整理的表演流派的相关知识,供艺术高考报考表演专业考生参考,查阅! 有关表演艺术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两大派别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对于演员的情感是否应该是演员在进行表演创作时的材料的不同认识上。究其实质,则是对于表演艺术的起初与美有着不同的见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尼称这对应的两派为“体验的艺术”和“表演的艺术”。体验派力求演员在每一次演出中都要重新体验角色的情感。表现派只要求演员在排演中或者在家里一次角色的情感,以便了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演出时就模仿这个外在形式。 体验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演员H·欧文、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尼。19世纪80年代,亨利·欧文与法国演员哥格兰有过一场着名的论争,萨尔维尼支持亨利·欧文,主张演员应主动地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应只冷静地表现。亨利·欧文反对演员只对别人的感情进行观察,主张把自己的情感化成艺术的一部分。 他认为演员应该把人物的感染力量与艺术手段的动用结合起来,他称此为演员的“双重意识”。萨尔维尼认为演员的特殊标志是感受能力,演员要听命于自己的感受。演员表演时,不仅要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出这个角色时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 他提出“双重生活” 论,也认为“演员必须有百事无动于衷的本领,只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一面勤于感受,一面像骑师驾驶烈马似的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感受,以使观众也有所感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尼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演员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动作”。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 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他称此为体验角色。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 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任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的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拐跑”。 他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灵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声音和肉体。因此他主张演员要把工具锻炼得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堆柔软的黏土,可以让扮演者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他非常强调演员创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员反复钻研剧本,要清楚地理解角色并“看到它应有形状”,然后依据这个形象构思去进行塑造,不仅外形相似,还要能像角色那样“走路、谈话、倾听”,用属于角色的“那种脑筋来思想”。他的名言是“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因而被称为表演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09©2015    浙江艺考网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8014583号-2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