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天堂电影院》 - 浙江艺考网 - 浙江省播音 编导 表演艺术类考试门户网站_网址www.91yikao.net

浙江艺考网官方公众号

     http://img.lingimg.com/attachments/date_201809/071eb3a9141f005683132a95d4abe3d9.png

    关注浙江艺考网了解浙江艺考资讯扫一扫

浙江艺考培训机构


     

当前位置:首 页 >> 编导艺考影评>> 编导艺考网>> 文章列表

影评《天堂电影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12 08:41:28   浏览次数:5013

 

阿里安内影片有限公司
意大利克里斯塔迪影片公司
    1989年联合拍摄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主演:菲利普•诺瓦莱  雅克•佩兰  萨尔瓦多•卡西奥(童年)
      马尔克•列奥那尔迪(青年) 阿涅赛•纳诺  莱奥波尔多•特雷斯泰
获奖情况:
      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90年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金像奖;
      1990年第47届全球最佳外国语片奖。

【剧情梗概】

      着名电影导演萨尔瓦多•迪维塔在罗马接到妈妈从西西里打来的电话,得知他的忘年好友阿尔弗来多去世的消息。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西西里一个名叫姜卡尔多的小镇,8岁的托托(萨尔瓦多的爱称)在教堂里为神父阿代尔费奥当祭童。托托的父亲在战场上失踪了,母亲带着他和妹妹艰难度日。小镇惟一的娱乐是一家名叫“天堂”的电影院,阿代尔费奥神父是公映影片的审查官,老放映员阿尔弗来多每次都要为神父预先放映即将公映的影片。每当银幕上出现“色情”镜头时,神父就坐在观众席上摇铃,责令阿尔弗来多把这一段镜头删剪掉。托托总是躲在幕后,饶有兴趣地偷看这一切。
     托托不仅酷爱看电影,更渴望走进放映间亲自放映影片。他常常溜进放映间,捡废胶片玩。他想尽办法让阿尔弗来多教他放映术,但是被拒绝了。一次,老放映员到托托念书的小学参加小学证书的考试,苦于做不出题目的老放映员不得不以教托托放电影为条件,换取托托的帮助。
     电影院放映的影片给人们带来了超出凡世的喜悦,但是容量有限的电影院不得不把一些热心的观众拒之门外。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电影,阿尔弗来多将放映孔对准影院外广场建筑物的一面墙壁,让人们在广场上享受电影的欢乐。但是,在一次放映中,易燃的胶片引发了一场大火,小托托奋不顾身冲进放映间,从烈焰中救出了严重烧伤的阿尔弗来多。电影院化为了灰烬,阿尔弗来多也双目失明,这时刚中了彩票的镇民奇奇欧出资重建了“天堂电影院”,小托托成为新影院的放映员。在新影院中,接吻镜头不再被删剪,小镇的人们在影院中欢笑、流泪、恋爱、死亡,小托托也在电影的陪伴下长成了英俊的青年。
     萨尔瓦多开始拿着摄影机拍摄小镇上人们的生活,一天,一个美丽的少女艾琳娜走进了他的取景框。萨尔瓦多恋爱了。他每天守候在女孩的窗下,终于获得了她的爱情。两个年轻人的爱情灿烂而美丽,却遭到艾琳娜的父亲,银行经理曼多的反对。十月,艾琳娜离开小镇去上大学,萨尔瓦多也应征入伍,从此俩人失去了联系。服完兵役,萨尔瓦多回到故乡,一切都改变了。最后,他听从阿尔弗来多的劝告,离开故乡,去罗马找寻他真正的天地,并成为了一个着名的导演。
     中年萨尔瓦多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参加阿尔弗来多的丧礼。家中,母亲仍让一个房间保留着他未离开时的样子,萨尔瓦多重温了那盘艾琳娜的录像带。此时,“天堂电影院”因观众稀少,早已停业。萨尔瓦多和镇上的老人们一起目睹了影院最终被炸毁的场面。电影,已经成为以往生活的美好回忆。萨尔瓦多回到罗马,他打开阿尔弗来多留给他的遗物:一盘剪辑好的电影胶片。当这卷胶片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萨尔瓦多看到的竟然是当年被删剪掉的那些接吻镜头。面对这些画面,他含着眼泪笑了。
 
【分析解读】
 
  一、时   间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恋爱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托托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里,萨尔瓦多的一生其实只展现为几件事,而且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童年萨尔瓦多看电影(略)、学习放映电影(详);青年萨尔瓦多拍纪录片(略)、恋爱(详)、服兵役(略);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弗来多的丧礼(详)。至于童年的小托托是如何成长为青年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的萨尔瓦多又如何在罗马创业,影片就没有交代。这种省略,丝毫不给观众以跳跃、突兀或叙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于,影片采用了回忆这一叙事形式,在回忆中,一切省略或详述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另外,《天堂电影院》一片在表现“时光飞逝”时,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以“托托服兵役”这一事件为例,“军队生活”是萨尔瓦多青年时期为时不短的一段生活经历,但是导演只用了一分半分钟的影片长度,就圆满地展示完主人公这段毫无欢乐可言亦不值得铺叙的时光。
镜头号——  景别——  拍摄角度——内容 —— 音响效果
镜头1   特写; 平摄、侧面;   一对对军人的穿军靴的脚齐步走过; 军乐
镜头2   特写; 正面、稍仰;   萨尔瓦多向长官汇报:“第三营第九队通讯员迪维达报告完毕”;军乐继续
镜头3   特写; 正面、平摄;   邮筒口,一只手投入一封信;军乐继续
镜头4   中近景;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给故乡的朋友打电话,得知艾琳娜离开了小镇;军乐继续
镜头5   全景;俯摄;         萨尔瓦多蜷坐在床边,床上的被没有叠,有人进来将两封信扔到他的床上;军乐继续
镜头6   特写; 俯摄;         两封信上注明“地址不详”,萨尔瓦多把它们放到枕头下面,那里已经有一打类似的信件;军乐继续
镜头7   近景;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站在队列的前方,举枪瞄准、射击;军乐、四声枪响
 这个段落过后,便是已经长出了胡子的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七个镜头,简洁流畅,让时光飞逝而过,完满地承担了必要的叙事任务。
 
天堂电影院的几度兴衰

     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栅栏,或者换了一扇门板。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是:看客盈门、座无虚席—>一场大火、变成废墟—>重新修建、再创辉煌—>年久失修、破旧漏雨—>门可罗雀、被迫关闭—>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弗来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让•雷诺阿的《底层》、鲁奇诺•维斯康迪的《大地在波动》、弗立兹•朗格的《狂怒》、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还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劳莱尔、哈代、艾立克•冯•斯特劳亨、丽塔•海华兹等等曾经令无数影迷倾倒的影星们。他们顺序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好似历史极富人情味地在从头搬演。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色情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二、空 间 环 境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兼编剧朱塞佩•托纳托雷曾经说过,“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着一种联系。” 托纳托雷对电影的这种态度,表现在影片中便是: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并存着电影与现实这样两个时空,片中出现的“电影院”与“广场”这两个空间环境就分别代表着人们的这两种生活场景。
 
电影院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好似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建构的一座“天堂”,它使人们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和困扰,而沉浸在欢乐中。《天堂电影院》用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在电影院这一梦幻天堂中,一代意大利人特殊的生活状态。
     电影中恶魔要杀人了,观众吓得纷纷闭上眼睛,这时偏有一个小伙子含笑回身而望。镜头从他身上摇至二楼的观众席,原来有个姑娘正与他相视而笑…… 到了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携手共坐在二楼的观众席上…… 到了再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经是抱着孩子在看电影了。
     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作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
     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
     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FINE”(结束)。
     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这或许才是“天堂”的真正含义(Paradise 除了天堂以外,其实也可以泛指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理想国度)。它与人的生命和梦想息息相关。

广场
 
     与电影院这一空间环境相对存在的,是西西里的现实生活环境。40~50年代的西西里,贫困、落后、生活艰辛、苦难。当电影放映着“六年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大地充满阳光和生机,再也不像打战时那么紧张了,人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春天的气息……” 与之相对比的现实生活是,意大利政府又要公布一批阵亡名单,其中就有小托托的父亲。现实让人无法回避。在电影散场之后,人们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据说,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曾花了四个月时间,在六个不同的小镇拍摄出姜卡尔多乡村背景的一系列镜头。其良苦用心营造出的“广场”这一空间环境,确实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广场上小贩在大声地叫卖尼龙袜子,妇女们肩扛水罐到水龙头前排对打水,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男人们给小孩子理发的同时,也忙着给驴子剪毛…… 以上的这些场景在影片中都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满怀深情的怀旧气息,看似闲笔,其实韵味无穷。不过,这只是白天的广场,当黑夜降临时,广场就没有这么可爱了。
     如同在现实中,电影中的黑暗是与光明伴生的。在夜晚的广场上,天真、聪慧的小托托第一次挨妈妈的打,因为他把本应用来买牛奶50里拉换成了电影票(丈夫征军去了前线,生死未卜,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50里拉足以让这个母亲揍自己的爱儿一顿了);在广场上,资本家云信祖解雇了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工人,并且对其他工人叫嚣道:“你们都给我好好地干,从早到晚,至于薪水是多少,就不是你们的事了。谁要是多嘴多舌,就趁早给我滚蛋”;在广场上,一个疯子常常跳出来,大声地嚷嚷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并企图把大家全都赶走……
     在这个夜晚的广场上,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欢乐,就是阿尔弗来多把广场上一座建筑物的墙壁变成电影的银幕时。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欢乐是不能长久的,厄运随之而至,影院成了废墟,阿尔夫莱多失去了双眼。
     当电影散场后,人们便回到广场;当人们被影院拒绝以后,他们聚集到广场。广场与影院,是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生命中现实与天堂的对列,苦难与快乐的隐喻。
 
放映间
 
     在影院与广场之间,不要忘了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环境,那就是电影院的放映间。尽管放映间不是一个人人能进入的空间,但它却是片中两个主要角色:托托和阿尔弗来多最主要的生活环境。
     放映间是为天堂电影院带来欢乐的地方,虽然它并不直接生产影片。老放映师阿尔弗来多说过:这里“夏天闷热,冬天能让人冻死”,但是这里的工作又让人上瘾,因为“有时影院座位全满了,当你听到观众嘻嘻哈哈的笑声,你会感到欣慰的。听到他们高兴,你也快乐,就好像这快乐是你给他们的一样”。创造欢乐远没有享受欢乐那么轻松,放映间的生活让两代人体验到了这种工作的辛苦与欣慰。放映间,吸引着萨尔瓦多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在一次电影放映过程中,小托托从观众席上回头向放映窗口望去,这时影片用特技手法形象地再现了他当时的心理:窗口是一只狮子头的造型,从狮子大张的口中喷射出了耀眼的蓝色光束,镜头旋转着向狮子头推上去,狮子的口开合了几下,发出声声兽吼。在小托托的眼中,是放映间为电影带来神秘的魔力,他想方设法走进放映间,就是为了能掌握这种魔力,令人快乐的魔力。"
     反过来说,尽管放映间为天堂电影院带来了欢乐,它的作用实际却是非常有限的。有一次,因为一部影片的拷贝要等别的小镇放映完才能取回,结果是影院里的人们陷入焦灼烦躁的等待,托托也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人们越来越愤怒。对于这一点,老阿尔弗来多是看得最清楚的,虽然他的命运使他没能离开这里,他却能指点年轻一代的托托离开这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放映间成为托托从观众走向导演的中转站,所以它很重要,但,却不应该在其中滞留。
 
三、人      物

阿尔弗来多

     在《天堂电影院》中,阿尔弗来多这个人物承担着双重角色:其职业角色是乡村影院的放映员;其生活角色是影片主人公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
     作为一个电影放映员,阿尔弗来多和他的观众代表了电影黄金时代那种最淳朴、最彻底的电影文化倾向。从10岁起,阿尔弗来多就走进了放映间,等他走出放映间时,他的生命也似乎结束了。对于放映间,他的情感态度是爱恨交加,又始终不离不弃。放映电影是他存在的全部意义,而他所能做到的最辉煌的一件事,就是想到一个办法让更多的人看上电影。富于象征意味的是,当阿尔弗来多的灵车从破败的“天堂电影院”前经过以后,这座建筑也很快就结束了它的生命。
     作为萨尔瓦多的好友和导师,阿尔弗来多是一个与“新生代”相联系、相对比而存在的“老一代人”的形象。他指引、督促着萨尔瓦多的前进、变化。他自己却又是一个不变的、缺少行为主动性的形象。他一生都没有离开那个狭小的放映间,离开那个封闭的乡村小镇。但,他能清醒地看到这种命运的悲剧性,并且指导年轻一代的萨尔瓦多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当童年的小托托当上放映员,想要放弃上学时,阿尔弗来多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别这样,不上学你将来会后悔的。这并不是你真正的工作,现在天堂需要你,你也需要天堂,但这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你会去做其他事情,更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重要得多的大事。”当青年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感到一阵茫然与失落时,阿尔弗来多又指点他:“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要艰难得多。离开这儿吧,回罗马去,你还年轻,世界是属于你的。”阿尔弗来多把他用一生换来的经验教给了萨尔瓦多,年轻而不知世事的萨尔瓦多于是超越了阿尔弗来多,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没有这个守候在故乡的阿尔弗来多,就没有日后着名的导演萨尔瓦多。是老一代人“不变”的主题,催生了新一代人“变”的主题。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阿尔弗来多这一形象并非一个简单的符号化的人物,而是一个血肉丰满、极有性格的形象。法国着名演员菲利普•诺瓦莱对这一形象的精彩演绎,更使得观众对他过目难忘。这个老人正直、善良、充满智慧、又带有几许孩子气的天真俏皮。影片从许多生活细节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思想和品格。比如,在影院门口为托托“找回”50里拉,在考场上低声下气向托托求助,变戏法似的让电影穿越墙壁到达广场,缠住神父以给萨尔瓦多争取表白爱情的时机…… 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身上,确是倾注了导演和演员很多的情感。
 
萨尔瓦多
 
     影片主角萨尔瓦多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人物,但他永远也不会割断和过去的联系。老友、母亲、旧日的电影、失落的爱情,成为他生命中剪不断的红线。这根线在他离开故乡20多年后又把他牵回故乡,让他在成为导演以后又让他坐回到观众席上。不过,萨尔瓦多的“返回”并非是飞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而是完成了一次螺旋形的上升。
     与阿尔弗来多的“固守”不同,萨尔瓦多的行动总是具有改变命运的主动性。当他只是一个小观众时,他就试图走进放映间,尽管一次次遭到老放映员的拒绝,他最后还是达到了目的。当他爱上了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银行经理的女儿时,老放映员带着宿命式的悲观给他讲了一个“军人爱上公主”的悲剧故事,但萨尔瓦多仍然勇敢地去等待,而且最终成功地赢得了伊莲娜的爱情;当阿尔弗来多守在故乡终老时,萨尔瓦多踏上了通向罗马的旅程,在一片更宽广的天地中奋斗成为电影导演。萨尔瓦多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变化的富于生命力的形象。他是朱塞佩•托尔纳托雷自己的写照,也是意大利人年轻一代的形象。
     着名演员雅克•佩兰和在外景地发现的小演员萨尔瓦多•卡西奥的表演精彩准确,同样也为萨尔瓦多这一形象倍增光彩。中年的萨尔瓦多,沉静而热切,有点不动声色的表情中饱含着深沉、丰富、难以言说的情感。童年的小托托天真、有趣,大大的眼睛里流动着机灵狡黠的神采,即使他犯下再大的错误,相信观众也会毫不迟疑地原谅他。人们几乎不得不相信,只有在他的身上,才会发生那些可爱的、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当祭童时站着打瞌睡,偷看阿代尔费奥神父审片,拿着废胶片就能背电影台词,以送饭为借口进阿尔弗来多的放映间,以帮阿尔弗来多作弊为条件换取他的放映技术…… 难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个贯穿全片、深深打动观众的萨尔瓦多•卡西奥,《天堂电影院》一片怎么还会吸引着观众走进那段逝去的历史。
 
阿代尔费奥神父
 
     阿代尔费奥神父在影片中也具有双重角色象征。
     一方面,他是与人的欲望相对立的宗教力量的象征。在老天堂电影院中,他掌握着公映影片的审查权。导演在表现他的审片过程时,采用了仰拍的摄影角度,神父黑黑的身影出现在影院银幕的正中间,盖住了银幕的画面,体现了一种控制一切的威力。而一旦黑影片中出现接吻的镜头,神父便可以摇铃让放映员将其删剪掉,体现出对人的情爱欲望的毫不迟疑的打击。但是,等新的天堂电影院建好以后,宗教的力量就没有这么强大了,神父失去了审片权,人们终于看到了影片中的接吻镜头。
     另一方面,阿代尔费奥神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自己身上也体现出了人性对神性的胜利。在老影院里审片时,每当银幕上的人翩翩起舞,神父自己也会跟着哼起音乐。在新影院落成那天,神父捧着圣水罐为影院洒水祈福,结果他在看歌舞片时,竟手捧水罐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起来,圣水罐好似变成了他手中的一件乐器。当新影院的银幕上第一次公映出接吻镜头时,人们欢呼起来,神父无力回天,只得愤愤地说:“我可不看这种电影。”说话的同时,他的眼睛却紧盯着银幕。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真正的、健全的人怎会没有情感和情欲,真正的电影艺术又怎会规避表现人的情感和情欲。在《天堂电影院》一片中,宗教对人的欲望的任意压制,以及人类情感对宗教力量的最后胜利,就巧妙地体现在阿代尔费奥神父这个形象身上。当年轻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远赴罗马之时,送行的人有母亲、妹妹和阿尔弗来多,神父却迟到了。当神父远远地赶来时,萨尔瓦多的火车已离开了站台。这个场景别有意味地暗示观众:在萨尔瓦多的行囊中,没有神父那一套压抑人性的东西,有的是种种美好的情感和寄托着厚望的叮嘱。相信在他日后导演的影片里,人性决不会遭到压抑或扭曲,这也许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艾琳娜
 
     艾琳娜是萨尔瓦多惟一爱过的女人,她与萨尔瓦多的爱情颇有几分好莱坞电影的风格,一个穷小子爱上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小姐,两个人的爱情遭到姑娘家人的反对,爱情以失落告终。有人评论说,这是导演托纳托雷正视和尊重好莱坞曾有过的辉煌,而有意采用的一种好莱坞技法。
     和萨尔瓦多生命中的其他故事相似,艾琳娜的爱情也是与电影密切相关的。萨尔瓦多第一次见到艾琳娜是在他拍纪录片的时候。艾琳娜走进了他的取景框。萨尔瓦多经过苦苦的等待赢得了艾琳娜的爱情,两个人第一次相拥而吻是在电影院的放映间。当艾琳娜从萨尔瓦多的现实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艾琳娜的录影带却成了萨尔瓦多永远的记忆。甚至,电影可能还在萨尔瓦多的爱情经验中承担了启蒙的任务。在表现萨尔瓦多热恋中那段最欢乐的日子时(两个年轻人在田野里吃仙人掌、过生日、吹蜡烛、开着破车兜风),影片使用了一段欢快、清新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而这段音乐也是与小托托第一次跟着阿尔弗来多学放电影时使用的音乐一模一样的。一旦爱情也与电影紧密相联,萨尔瓦多的生命就再也无法与电影分开了。
     富有意味的是,萨尔瓦多与艾琳娜的爱情与电影上曾出现的“爱情之吻”的镜头一样,被人横加“删剪”。从此,萨尔瓦多再也没有过真正的恋爱,直到他重返故乡,母亲说:“希望能看到你安顿下来,去爱一个人。” 而那组“爱情之吻”的镜头,也已被阿尔弗来多重新接在一起了…… 萨尔瓦多的爱情故事大概也将重新开始了。
 
疯子
 
     在中外电影史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或疯或傻的人物形象。但是“疯子”绝不是一个轻易、或随意就出现的形象。他们往往要负载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英国影片《简•爱》中的疯女人、德国电影《锡鼓》中的疯子、日本电影《乱》中的小丑、英国影片《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 在《天堂电影院》里,那个常常叫嚷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也具有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广场”本来是一个属于大家的公共场所,疯子却企图独占,把人们都赶走。当大家都在为老影院毁于大火而伤心时,疯子却在人群中又跳又笑,喊着:“哈哈,全烧光了,你们看不成电影了。”疯子,是一个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导演对疯子的几次出场是这样处理的:
    疯子首次出场,是猛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成为画面的前景,而广场上其他人成了后景,两相对比,疯子的形象是有力量的。但是,他的地位很快就急转直下,在画面上,疯子转过身向后景跑去,他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迅速地由大变小。他所代表的那种力量,看来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另一次出场是在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电影时,笑声惊醒了睡在一个平台上的疯子。他爬起来大喊:“广场是我的。” 这时的画面构图是:疯子在画面上方,而人群在画面下方,疯子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可是,紧接着下一个画面是:疯子在后景,人群在前景,疯子陷入人群的缝隙里,疯子的地位再次一跌而下。
     在衰败的“新天堂电影院”被炸毁的一场戏中,疯子又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邪恶的力量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不过这次他的力量就显得更衰落了:他拖着垃圾袋从人群中穿过,嘴里嘟囔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 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当他向前走时,街道上挤满了汽车,他不得不从汽车中间绕行了。
     影片《天堂电影院》的成功,主要在于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怀旧的故事。一个人的历史与一种文化的历史紧密纠缠,人与电影朋友似地相伴成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普遍感到情感失落的今天,回望人与电影、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淳朴的情感,确实会让人们从心底涌出一股亲切的感怀。
     故事是好故事,不过也要讲故事的人会讲,故事才能动听。托纳托雷的电影语言技巧是纯熟的,除了他在处理时间、空间、人物这三方面用到的巧妙手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
     影片的片头是一个面海的阳台的空镜头,阳台上摆着一个空盒,轻柔的音乐声中,白色的床单随风招展。镜头渐渐从阳台拉开,拉进屋里,屋里的桌子上有一盆柠檬。这是一个很抒情的长镜头,好似在召唤着在外漂泊的游子回归故里(在童年小托托的屋里,桌子上常摆着一盘柠檬)。
     影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场方式处理得多种多样,有时利用形象的相似性剪辑(如神父审片时手中摇铃,转为广场上钟楼的大钟在摇摆);有时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剪辑(如小托托想象中看到放映间的狮子型窗口发出兽吼,转为影院银幕上传来声声兽吼);有时利用动作的相似性剪辑(如老师按着学生的头一下下撞黑板,转为老放映员一下下在胶片盒上盖戳)……
     影片表现阿尔弗来多让电影穿越墙壁到达广场一段时,音乐、灯光与镜头运动的美妙配合,创造出了童话般的效果。放映镜在阿尔弗来多的手中放射着蓝色的光芒,银色的活动画面跳上桌子,跳上墙壁,跳上窗台,最后小小的画面突然变得很大很大出现在广场建筑物的墙壁上,音乐在这时也猛地推上高潮。在小托托的眼中,也就是在观众的眼中,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瞬间。
     影片的结尾是一盘在托托童年时禁放的镜头剪辑的放映带,当一个个或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屏幕上纷至沓来时,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经放过了的情节:我想起了小时候好奇地争着要被剪镜头胶片的托托,我想起了初遇时那拿着摄像机拍着艾琳娜一颦一笑的托托,我想起了单恋时在雨中苦苦等待着艾琳娜能打开窗子给他一个微笑的托托,我想起了热恋时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赶到他身边时兴奋的托托,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门口狂呼着艾琳娜名字的托托,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时酒杯自手间滑落的托托,我想起了重逢时再次凝视艾琳娜说"你还是那么漂亮"的托托--我终于理解了片末在只为他一个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托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09©2015    浙江艺考网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8014583号-2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