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艺术类校考简章
浙江艺考 专业就业介绍
2018招收浙江艺考生播音主持院校简章
咨询电话·微信号 15657118583
联系人 洪老师
浙江: 艺考家长答疑区
编导艺考
影视表演艺考
浙江艺考网官方公众号
关注浙江艺考网了解浙江艺考资讯扫一扫
没有学习过影视表演的,要参加艺考怎么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10 09:29:08 浏览次数:6753
在正式学习影视表演的课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电影表演艺术,包括电视表演艺术的方方面面,这样将对下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演员在摄影机或摄像机前,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手段去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这就统称影视表演艺术,它的核心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演员自身: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和创作的产品即人物形象这三位一体统一于演员自身。
影视演员应掌握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技能,并掌握一整套表达人物情感、思想的内部心里技巧,他依据剧本,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人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屏上。
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隐藏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并对剧作的人物形象作有个性的补充和体现。这种再创作,就要求影视演员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具以较深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即内部)与体现(即外部)的统一。
作为电影的种种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时空性、蒙太奇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电视也类似)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
一、银、屏幕的逼真性:银、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视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包括现实中的人们)一一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这就是说,影视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现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的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
二、演员以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因此,在表演时必须考虑到银、屏幕的综合效果,并掌握好表演的总体感。
三、演员必须建立镜头感:影视演员表演时,是面对摄影机或摄像机的镜头的,因此,影视演员必须建立镜头感,包括演员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适应不同景别以及各种摄影技巧的处理,适应电影或电视特有的场面调度等。如:远景(或全景)与特写(或近景)这二极镜头,显然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不同的动作幅度和技巧来体现,前者着重形体的表现力;而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面部表情,甚至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等。一句话,影视演员必须努力掌握或建立镜头感。
四、电影生产特点制约下的表演:电影、电视是非连续创作,而演员在银、屏幕上表演的逼真性,又常是在实拍中以极大的假定性下完成的,在创作上即不连贯又无顺序,因此要求演员在开拍前应将角色孕育的非常成熟,包括人物的基调、性格及其发展、规定情景的变化及各种人物关系的掌握、节奏、角度的配置和对各场戏及镜头的设想、处理等。
电影是一次性演出的艺术,一经实拍、表演就固定在胶片或磁带上。这就要求演员在开拍前充分做好案头工作,重视和抓紧电影中的排演及开拍时进入应有的创作状态,在现场抓住最佳的表演瞬间,将最好的表演固定在胶片或磁带上。
影视又是特殊条件下的创作,杂沓的拍摄现场要求演员在创作上高度集中注意力,技术性的拍摄生产要求演员学会在无穷的等待和反复地技术性排练中节省和积蓄精力,以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投入实拍。
演员必须要适应摄影机前无观众的表演,掌握好拍摄时与假想对象的交流及借地位、借视线等特殊的拍摄要求。
五、形体技能的特殊要求:电影、电视演员应该掌握多种技巧。如:骑马、开车、游泳、格斗、射击、唱歌、跳舞等,为适应各种角色创作需要,就应更多地练习或学会各种技能……
综上所述的影视表演艺术的简介,将是你打开影视表演艺术大门的钥匙!勤奋好学、多想多练!张开你的双臂,去迎接明天吧!
电影表演练习
1、观察生活练习:观察生活是一个演员必备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特征。观察生活是演员直接从生活中吸取养料,以丰富自己对生活中各式各样人物的感受和认识。观察生活要细致入微地透过表面现象把握生活内在的实质。要通过社会上人们的表象,感受到各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现代电影表演的美学特征是:“以生活的形态反映生活。”这就更加突出了演员必须直接从生活中观察、模拟、吸取、体验的重要。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可以进行观察。在大街上、在商店里、在集市上、在公共汽车上、在饭店里、在工作中、在休息的时候等……。无时无刻我们都可以看到丰富多采、活动变化真切生活的人们的生活行为。这些不是预先想好的情景,完全是真挚自然的表露,并充满了感情色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细心观察,便会看到人的心灵深处,看到诗情画意,看到生活中的戏剧……
2、观察穿着打扮:人们的穿着打扮不仅适应季节的变化,它是民族、地域、职业、地位、爱好的反映。它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表露。什么样的人穿戴打扮什么‘相’,特别要注意细微的变化,这就是内心情绪变化的外观。当然,也有和身份不会的穿着打扮的特殊情况。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人象是穿着别人的衣服似的。另外还有伪装一类的情况。
3、观察道具装饰:什么样人拿什么?装什么?用什么?各有所好,各不相同。女人拿什么包?代什么首饰?男人抽什么烟?是旱烟、水烟、香烟、雪茄、还是莫河烟?人物的身份区别很大,对于人物本身值得研究。对于拿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态度是不同的。即便是自己的东西,是马马虎虎还是精心爱护?态度也不一样。
4、神态情绪:一个人总是生活在自己一定的精神天地里,为着一定的生活目的而活动着。虽然有外露和抑制的种种情况,但总会让我们看见的。特别是一个人的眼睛,它是心灵的窗子,隐藏不住内心情绪的秘密。脸庞上的神态、眉梢可以透出内心的喜悦、或者从皱纹的排列方向都可以感到抑制不住的心底悲痛。人的情感活动是复杂而多意的,变幻而隐藏的。这才是深刻而不是浅显的实际。千万不要简单地看表现现象。
5、观察人物关系:人们的相互关系是和他们各自的地位、社会的和阶级的不同而不同。平常我们所看到的人与人的关系,即微妙又有它们不同的背景因素。在矛盾冲突或有利害关系时,最能看出人们内在的关系实质。一般情况下,两个人是什么关系?是谈公事还是恋爱?可以从行动和态度中观察出关系的程度,是初恋还是尾声?
6、观察姿态举动:每个人的站、坐、行、走各有特点。有共同的,也有不同性的。舞蹈演员和运动员、工人和农民、知识分子和军人、领导干部和一般群众,在姿态举动上各个不同。
职业带来的习惯动作常常为我们创作人物提供了典型的表现手段。有时衣着变化了,但从姿态举动可以看出这个人过去的历史痕迹。姿态举动是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主要之点,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7、观察言语谈吐:什么人物说什么话,用什么词汇,用什么语气及言语的表达方式都是因人而异的。就连口头语、习惯用语也会自显特点,言语谈吐关系着一个人的民族地域、不同年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表达能力,特别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语言内容及不同的言语形式。
观察语言的个性色彩,在我们创作人物时,把生活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上去,就会创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说话,而不是生搬硬套的非人物的言语。
8、观察行为方式:
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人-由于性格不同,就是遇见同一件事,具体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仔细观察,我们就会看到不同人物所做出的千差万别、妙趣横生的行为方式来。只要我们去细细观察,它就会丰富我们在创作人物时的表现手段。
9、观察周围环境:
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它的环境面貌能反映主人们的精神状态。不同地方感受就不同。这和主人们的地位、性格、能力等方面是统一的。虽然有时候环境面貌不是主人力所能及的事,那是有社会的原因。但从‘拥挤’中看到‘整洁’,‘狭小’里感到‘幽静’,这和主人的性格、意志不是没有关联的。
影视表演动作
动作:也称‘行动’,表演艺术把人们在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理想、愿望、要求的感官、思维和肌肉活动统称为动作。由于演员是运用自己的肌体和情感再现生活中人的行为来创造角色的,所以常称“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实质和基础。
“动作”出自于实际需要并受意志支配的,动作的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是合乎生活逻辑的,而表演中的动作则是演员按剧本的人物要求,以自己生活经验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设计的。它遵循生活中动作的规律。生活中每一行动都有从感受客观事物、产生思维到采取外部动作这样几个具体步骤,是有机的心理形体统一的动作过程。所以说:表演艺术中的动作是心理、形体两方面的结合,是内外部动作的统一。一切动作的产生都必须符合剧本规定情境的要求,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的感受和思维的相应的反映过程。一句话,规定情境是展开表演动作的前提。
1、外部动作:
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面部动作(主要是指眼睛和嘴)。
人们的动作是千差万别的,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经历、文化修养、思想品德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而人类社会又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组成的。演员在创作中要塑造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这各种各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姓名、工作、在剧情发生的时间空间里做了什么,虽说剧本已提供了,但这些只是一个轮廓。作为演员如何把一个轮廓变成活生生的人,变成具有个性的人,具体怎么动作、怎样说话,这还需要演员去下功夫塑造。
演员在接受角色之后,总要考虑从何下手来塑造他。每个演员的创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演员先研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找到人物的心理根据;有的演员则研究台词找重音;有的根据人物的生活环境、经历先给人物设计一些外部动作,从外部动作入手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等等。不管采取那一种创作方法,只要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塑造出来,目的也就达到了。
2、动作的三要素:
动作过程的三个环节,即:做什么(任务)、为什么做(目的)、怎样做(动作适应)。在表演中,‘做什么’‘为什么做’是动作的依据、目的,应在开始行动之前已内心确定;而‘怎样做’是动作具体手段和表现内容,必须是在行动的过程之中,在对规定情境的真实感受和对人对物的交流适应中产生。
演员在理解剧本事件,研究剖析人物后,可按人物的思想性格、行动逻辑去精心的设计动作。
3、心理动作:
心理动作也称内部动作、内心动作。心理动作是指以改变人(包括对手和自身)的意识为目的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
在表演艺术中,内在的心理动作具有重大意义,任何外部动作、语言动作都是以心理动作为前提,都是有内心根据的。演员在创作中要根据剧本提供的人物,组织有机的心理动作线,以保证外部动作的有机、连贯、富有魅力;而外在动作又能唤起相应的内在心理和情感。
4、形体动作:
形体动作又称外部动作。形体动作:是指在表演中主要消耗外部肌体(五官、四肢、身躯)力量的一种看得见的动作。
演员创作中的形体动作不是机械的动作、不是为动作而动作,而是有机的、有目的的、有内心根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的动作。任何形体动作也都与心理有关联,形体动作通常是心理动作的反映,同时又可作为完成某种心理动作的手段。形体动作的产生要符合人物的思维逻辑、性格特征并受剧本规定情境的制约。
形体动作在表演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形体动作的小小真实可以带来思想情感和体验的大真实,而形体动作的小小不真实也可招致情感、思想与想象的大不真实。形体动作比心理动作容易抓住,它比不可捉摸的内心感情要容易接近、容易确定,是具体的外部形态,看得见抓得住,便于固定,具有物质的稳定性。
5、言语动作:
是演员实现剧作者思想的主要方法,是演员表现力中可能性最丰富的因素和影响对手的最完善的手段,所以是动作的最高形式。它与心理形体动作密不可分,故而称言语形体动作方法。(此略、语言课再诉)
6、动作线:
是指角色在剧本规定情境里合乎人物生活逻辑发展的心理形体动作线,是由为完成角色在事件中确定的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成。它是剧作家预先规定的,有时虽然没有直接写在人物的表面语言与动作中,但必须体现在演员表演的人物行动中。
演员选择和寻找角色的动作应从探索角色的动作线开始。要使动作线准确,必须在剧本规定情境里同时建立一条连续不断的角色思想线索。当把每段、每场戏的人物动作线理清后,角色贯穿在全剧的动作线也就清晰明确了。
Copyright 2009©2015 浙江艺考网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8014583号-2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