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高考如何练好气息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7-29 07:45:04 浏览次数:2057
歌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呼关于歌唱气息的综述
呼吸,获得呼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气功辅助呼吸的方法、憋气法和胸腹式呼吸法都是获得有效呼吸的绝佳路径。然而,放松在呼吸中的重要性也决不可忽视,只有把放松和各种呼吸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高质量的声音。
前言
唱歌呼吸法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呼吸,若没有呼吸我们就不能生存。这正应了那句俗话“人活一口气”。歌唱也是一样的,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动则发声”,“气则声之帅”;在现今社会也有人说“三分声音七分气”;在国外,卡鲁索指出:“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艺术,学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观的艺术高峰的第一步了”。以上事实足以证明,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支持力,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驾驭呼吸,使之为歌唱表演服务,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怎样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呼吸方法,我们的歌唱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下是我对歌唱气息的一些综述:
一、呼吸方法
(一)杨仲华在论《气功与声乐艺术》中指出:“1937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两篇关于气功的记载,其中一篇用文字记述了呼吸导引的方法及其治疗,另一篇则由四十多幅《导引图》与文字说明组成。其中的‘吐音导引’,十分逼真的描述了一名男子鼓起腰腹部,面部作出呼啸发声状。”[1]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推断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气功与发声结合在了一起,气功在歌唱中的作用在马应雄、朱勇《谈歌唱的呼吸支持》,郭可俭《对一种传统歌唱呼吸的初探——也谈“憋气” 》都有提到气功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可见,气功辅助歌唱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科学的。
(二)在车文芬论《歌唱的动力源于正确地呼吸》一文中指出:“歌唱的呼吸有别于生活的呼吸,它与生活的呼吸相比具有极强的变化性,吸的深,用得长,而且腰随着乐曲的长短,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变换不同的方法和节奏。简而言之,歌唱呼吸是属于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2]
这种呼吸法在《气功与声乐艺术》一论中指出了气功的呼吸吐纳在出土的战国初期文物《行文玉佩铭》上面,刻有这样四十五个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1]这与我们现今社会唱法中所主张的呼吸发声方法完全一致。而且表述的更生动,更形象,更易懂。可见这种呼吸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人们运用到歌唱中来,并使之发挥到及至。
(三)“憋气”以也是一种歌唱的呼吸法。着名戏曲声乐家傅雪漪在论述歌唱用气方法时指出:“思:〔思考问题,想事〕憋气,将气停于胸中。‘憋’字应理解为随着思考的情感活动自然的吸一口气〔用胸腹肋联合的深吸气,是‘提气’的动态〕,在思考未决的期间呼吸不动,但决非上胸憋气。”[3]
这种呼吸法在吴其辉论《关于我国声乐现状的探讨》还有吴培文论《京剧发声技术初探》中都有关于“憋气”这种呼吸方法的论述,由此可见憋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另外,我又阅读了关于王江奇、祁君的《坐嗓-传统歌唱气息控制法教学行探》,[4]得出坐嗓与“憋气”属于同一概念范畴,因为两篇文章都同时介绍腰围、腹部又明显向内向下的力,吐字时字的起音要用力向下拽,使之一直保持向下拽的感觉,从而使横膈膜下沉,腹肌具有压迫感。并且都同时介绍了“坐嗓”与“憋气”的瞬间感觉使做好偷咽哈欠状态。因此,应注意到坐嗓与憋气并非两个不同类型的呼吸法,这种说法在两篇文章中并未介绍,而是通过我个人的阅读学习得到的结论,它们可能在叫法上有所不同,但意义和方法完全相同。
(四)在我们现今社会中的呼吸方法大体可以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为极为广泛地呼吸方式,也是正确的、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全方位地调动了胸部、隔膜、腹部等部位共同控制呼吸。在刘瑾怡的《呼吸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中对胸腹式呼吸方法有明确的解释“吸气大致是通过口、鼻两个渠道将气吸进的同时,隔肌迅速向下扩展,同时两肋及腰部膨胀,腹部起伏,从而形成肺部的呼吸运动。运用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后,人的腔体就像一个打足了气的轮胎。”[5]另有关于歌唱正确的呼吸状态首先应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好象体操或笆蕾演员在准备表演时的积极、挺拔而又放松的状态,就像胸部有一把撑开的伞一样[6]。有关这方面的的论述在龚丽雅《谈歌唱呼吸——再自然一点》中都有明确的说明。[7]事实证明:胸腹式呼吸是综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长处剔除了他们中间的短处,使之在现今歌唱界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学习声乐所要追求的最完美的呼吸方法。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2、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呼吸不要耸肩用丹田呼吸.注意找好歌曲的节奏。
3、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缓吸缓呼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器官的活动是彼此联系的为了掌握美声唱法的发声规律,有必要加深对人体发声的结构、性能和它的活动规律的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逐步掌握它的演唱方法。
呼吸在歌唱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歌唱的音准、音质和艺术表现。如果呼吸用得不好,还会给发声带来许多毛病。
歌唱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呼吸。吸气时,胸腔要自然打开,胸腔下部要全面地向各方面扩展,腹部的上部也连带地做向外而又向下扩展。呼气时,要使全部的吸气肌肉群仍继续收缩用力,以维持胸廓的扩大状态。胸腔的下面是膈膜。膈膜与腹肌处于对抗状态,需特别注意腹肌收缩的方向是向下的,另一方向则向膈膜方向。在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相对抗的情形下,呼气的力量刚好超过吸气的力量,使呼气很稳健的完成。同时感到有个对抗的力点,即是气息的支点。用气息的支点控制气息的强弱,使气息均匀地冲击着闭合的声带,使之震动发出声来。在这同时,除了腹部支持、胸部扩大以外,还要感到好像全身都在支持你的歌唱。
另外,对气息的控制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呼吸量的大小 ,而是呼吸器官的灵活性。也就是保持呼吸器官的兴奋状态使其充满活力如生活中的吓上跳时,会倒抽一口气,怔住好一会儿,这种状态就是“控制”。在歌唱中气息就需要这样的“控制”在“控制”中,小腹会有一种轻微的推动力,声音就产生在这个推动力上。用这点推动力来柔和起音,就会觉得声音有力度,有分寸,比较平滑。因此在声音训练中要寻找这种感觉,并锻练使之成为习惯。然而有时不能把气息控制得恰到好处,常常不是因为吸进去的气息太少支持不了一个乐句,而往往是因为气吸得太多,使呼吸器官失去了弹性,造成声音僵,出现叫的现象,而且使气息不够用。
气息是有方向性的,在中、低音区演唱时,气息的方向正好和说话的方向相反。气息不要过分往前推,而是要有一种往回吸的感觉。这种“内部感觉”能够使气息保持住,顺利地得到胸腔共鸣。并有利于自如地打开和放下喉头。而在高声区。由于气息的力度加强,气息的方向也要随之变化。吸气时要感觉要吸到后背(当然是要在胸腹式呼吸状态的基础上),然后从后腰向下滚动的力量与腹部同时用力朝头部推送,感觉气息是向下向上对抗的,而声音则呈现从外朝里“吸着唱”的感觉,同时气息的支点更强烈了,下腹部及盆腔也有微微振动感。这样才能产生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与深的气息支持的内部感觉。
气息力度越强,声带的振幅就越大,所以音量也就越大,反之音量越小。在歌唱中从弱到强,从强到弱,一方面要靠气息的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靠声带张力的变化,保证声带振动频率不变。一个音从中强到强,比较好掌握。若要把这个音从强唱弱,而中间无裂痕,却很难做到。这这就需要从开始唱弱时,在保持呼气肌群用力的状态不变的同时逐渐增强吸气肌群的力量,使呼气的力度逐渐减小,声音也就从强渐弱了(同时声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因此,训练和掌握气息的控制能力,最主要的是训练吸气肌群的能力,以及与呼气肌群的对抗,这是气息控制的主要矛盾方面。
不同的音高采用不同的气息力度,能使声带正常的振动,并富有弹性。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加大气息力度,使音量增大,两声带闭合挡气的力量就要加大,这样喉部肌肉很容易疲劳,常常造成声音空洞,漏气,有唱不动的感觉。而气息力度不够,就会迫使声带张力加大,并以此来维持发声,这样负责声带张力的肌肉过分用力也会很快疲劳,声音常出现塌调,造成喉部紧张。所以我们必须随着不同的音高而不断地调整气息力度。一般在唱低音区时,用叹息的力度;在唱中音区时,用说话的力度; 在唱高音时,用喊人那样的力度。总之,吸气肌群贯穿于歌唱的始终,与呼气肌肉相互对抗中要富于弹性,这样才能在歌唱中保持气息的稳健、灵活。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基础。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所教学生在唱歌时一些呼吸不当的问题。比如歌唱时气息粗大,不知节省控制,一张嘴就跑掉了大部分,使歌声失去气息的支持,听起来就飘浮无力;气息过少,振动的原动力不够,歌声就单薄不响亮;气吸得过重、过饱,或用力过猛,像砸夯一样,唱出时声音就会有浑浊不流畅的缺点;如果呼吸方法不当,下面没支持点,上面漏气,气息分散不集中,必然会出现气尽音绝的毛病,所以学生们在唱歌时,绝对不应忽视正确的呼吸方法。
歌唱中采用怎样的呼吸方法才算正确呢?这一方面我国古代民族声乐论着上就有过深刻的论述。唐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间,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就是说,好的歌唱家都很会调节、运用气息。气息如烟云一般从丹田冉冉上升,这种有支持点的气息通过发声器官后,产生了高低强弱的歌声。如学会了对气息的控制运用,便可获得响遏行云、声震山谷的美妙而响亮的歌声。元燕南芝庵《唱论》中也有“爱者有一口气”的论述,他强调指出爱好歌唱的人全凭一口气,可见气息运用在歌唱中的重要。
二、关于呼吸中的自然放松
凡是歌唱中的呼吸,无一例外都要求呼吸时要放松。因为在演唱前紧张的话,就会使气息上提、吸气吸不进去或者是吸气过浅。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位置偏底,声音质量不高,严重时还会破坏嗓子自身的生理构造。可见呼吸中的放松是至关重要的。一首作品是否成功就要看你的前提准备的充分程度,呼吸时越自然,越放松,声音的质量就越高。但是,凡事都应有个度。我们在放松的同时切记不能因放松而变得松松垮垮提不起劲,而要追求非正常生活中的自然松弛。
从气功学的角度来看,气功的其中一练功要领就是:松、静、自然,要求以松为主,松而不懈,松而不紧,紧而不僵[1]。
还有一些观点也足以说明放松在歌唱中的作用:例如歌唱发音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通过训练使日常发音的自然语言状态在歌唱时进入“非自然的艺术发音状态”。 [4]一个从来没有进行过声乐专业训练的人,刚开始进行气息训练时会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这是因为我所说的自然放松并非原始状态下的自然,而是经过训练,逐步适应后的一种非原始自然状态下的放松。
通过一定训练后的呼吸就会变为所谓的自然呼吸。“从自然呼吸当中我们看到,肺横向地加大容积,呼吸量小而迅速;纵向地加大容积,呼吸量大,但不如前者那样快。”[8]然而,无论我们怎样找到自然的呼吸,都不能违背人体呼吸的运动规律。因此,吸气时十分强调“肩要放松,自然放下,不要紧张,这样才有利于正确的发声。并且,颈部要微缩,不要太梗直,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喉、咽腔变得通畅,有利于气息吸进丹田。”[9]总之,自然放松的呼吸对我们的歌唱是有利而无一害的。只有做好了自然放松,才能在声乐的漫漫长路上越走越宽。
在我阅读学习歌唱呼吸的过程中,有关“闻花香“来辅助练习气息的问题,我有一些疑惑。郭可俭和曾指出“单纯采用‘闻花’‘叹气’等感觉去寻找歌唱呼吸的方法并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憋气’的方法来训练歌唱的气息,却有获得优美动听,具有色彩的声音的有效途径。”[3]对于这种观点我有些疑惑,虽然也有见“不能让学生每天练习闻花的感觉,这样的过分强调气息,可能会割裂歌唱与呼吸的整体协调性,反而不利于歌唱。”[10]的说法。这两种观点都不太推崇“闻花香”,但是我个人认为“闻花香”这种呼吸训练法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人应采用不同的手段。而不能千篇一律否认或赞同某种呼吸方法。我认为,凡是正确有效的,我们都应支持,并尝试。
首先,关于吸气:吸气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要站稳、胸廓挺起而不僵,双肩自然下垂,从容而且毫不做作地用口、鼻腔把气柔和而平稳地吸进来,吸气时胸腔胀大,两肋随之张开,腰带周围均有膨胀感,横隔膜下降,但只能吸进七八分气,不可过满。只有适量地运用气息才能取得流畅自如而有弹性的效果。这就符合了传统声乐上所说的“气沉丹田”(即当今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吸气可根据其速度快慢分缓吸、急吸两种。常用的是急吸,急吸时还可适当地用口腔相助,以达迅速到位的目的,不论是急吸还是缓吸,均是运用胸腹式联合吸气法,将气息毫不生硬,毫无声息地迅速吸人。
其次,关于呼气:教师应训练学生具有均匀、悠长、持久的呼气方法。指导学生呼气时,要注意喉头、颈部、舌根部位都必须放松,胸廓在呼气时不能一下子塌下来,要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胸廓与腹部形成相对抗的气流,这样才能产生丹田的(气)力。呼气发声时感觉上身往上挺下身往下蹬,胸空腹满往腰上使劲。在练气的初级阶段,学生应尽量向外吐气不留积蓄,并力求下一口气比前一口气长,这样长期坚持练下来气息会均匀、悠长、持久起来。这样练习的好处是:在歌唱时,不必用尽气息并留有积蓄,随用随补,能使歌唱得更流畅、灵活、自然。
综上所述,呼吸练习的简要操作方法是:在正确吸气(包括急吸、缓吸)后还要保持吸气状态,再缓慢而均匀地呼气。为检查气息是否均匀,呼气时可配合发“S”音,同时小腹略向内收,要感觉到由小腹收缩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呼气的时间至少要有15—20秒,呼完一口气再换气;换气时小腹复原,腰腹放松,口鼻同时迅速地吸气。如此循环地进行呼吸练习。这样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歌唱时的气息运用是相吻合的,从而保证唱好一首歌。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音乐。声乐的综合性使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情感。声音好坏的决定因素很多,但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要数气息与声音的控制了。歌唱在这里是指人通过艺术的发声来表达词曲作者的内涵,也是音乐外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歌唱可以抒发人的内心深处的思想。但是歌唱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个体,它是音乐门类中涉及较广泛的门类之一。它包括气息、咬宇、共鸣腔体、声音位置的综合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歌唱其实也就是指音乐门类中的声乐。对于声乐来说,气息的控制是一个被广大音乐学者所深入探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国外的某着名的声乐教育家说过:“谁掌握了歌唱的气息谁就掌握了歌唱的奥秘。”这句话揭示了气息在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重视气息的训练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过分的强调气息反倒是它影响了正常的歌唱。
学习欧美唱法,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气息。气息的支点,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膈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试想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呢?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现在通俗教学门类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错误的气息基础。声音就会失去你本该有的辉煌色彩,自然也更难达到欧美歌手那种对声音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没音色变化,包括力度的强弱。还需赘述一点,气息在腰腹控制下,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绝非诸多误论所言,气息的压力越大越好。准确地讲,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全然不只是力量。
练声状态:气息是任何一种演唱发法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决定了发声的对错。通俗歌手气息的训练,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歌唱性强的练习曲进行练声,把几个简单的母音,编成一首小曲,使学生在歌唱的状态下练声,或者选一首旋律很流畅的曲目,然后再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使学生感觉它的歌唱性,在用这种感觉去练声。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演唱状态。也就是说,不要把发声练习当做一个机械练习。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状态的错觉。要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才能有效地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弱声练习法:在一些新来的学生中,歌唱时会盲目追求音量。其实学生听起来大的声音,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声音在口腔内部是散的,位置就会比较低,缺少共鸣。这时,声音在通过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不够干净的音色。尤其在进棚录音时,歌手会感到很难驾驭自己的声音。那么,怎么让学生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一个通畅有序的歌唱状态呢?首先,我认为用弱声练习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任何一种唱法,只有松弛才会产生美感。在做这个练习时,最好用开口哼鸣的状态。就是口腔张开不发音,用鼻子发音。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牙关部会很紧,每天需要做张嘴练习。用手按住下巴,练习向上伸张,不要用力过猛,伤及口腔关节,口腔不要能过横,也不要过长。露出上齿,微露下齿为最好。这样的口腔状态,从发声学上讲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先做到外面打开是其一,关键是体会由内向外张开是最重要的。不要形成喇叭状态,外面大,里面小,那样就很难获得声音的通畅了。
站立姿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重心在前半个脚部分。只去考虑上胸部,不管腹部状态,当然,不要僵硬。吸气的支点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后再去体会最后反拉力的作用。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扩张或向下拉力,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膈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试想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结语
以上是我对歌唱中有关呼吸的一点综述。让我了解到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有这样一句话“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知道怎样歌唱。”可见,在歌唱中没有了呼吸就等于永远站在了歌唱大门的外面。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我们才能进步。
⒈杨仲华在论《气功与声乐艺术》 着
⒉《歌唱的动力源于正确地呼吸》 车文芬论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