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 - 翁源县尚同中学教育网 -
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师园地>> 教师园地>> 文章列表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

作者:许会武   发布时间:2010-10-14 11:47:48   浏览次数:721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

尚同中学——许会武

常规教学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注重“双基”的有效传递及强化训练。忽略学生的学与思、学与行、学与能、学与创,结果是发展了知识,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塑造全人。要求教学具有“全息性”。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学内容创新设计如下:

一、不仅包括化学一些经典的成果,还应在教学中演绎这些成果的探究过程

所谓的探究过程即通过观察实验、整理实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提出猜想假设,建立模型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理解化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化学结论、原理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早在十六世纪,人们就发现把稀硫酸泼在某些活泼金属上能制得氢气。接下来展示镁条、锌片、铝丝和铜丝;稀硫酸、稀盐酸,引导学生模拟当年人们的探索过程,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启发学生从反应原理的正确性,操作的可行性,经济和环保的合理性思考,概括出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的药品、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投影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图,组织形学生对教材中实验装置进行改造,设计出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使学生初步掌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设计装置的技巧。在积极的探究氛围中,再掀“思维风暴”。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如何对制取装置加以改进,使固体、液体能够分装?如何对改进的装置进一步革新设计,使之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呢?使学生的思维丝丝入扣。最后由学生自主概括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六个环节思考模式: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注意事项。为今后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知识的形成、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有的实验也不够完善,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也可进行一些创新,使之更完善,更便于我们的操作和学生理解知识。例如:《燃烧和灭火》,对演示实验7-1燃烧的条件的改进,对课本P50页,图7-4燃烧的条件,可改为将红磷和白磷分别密封在大试管中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一会儿会观察到,盛白磷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而盛红磷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与物质的性质----可燃物的最低燃烧温度有关,这样操作不仅可以得出结论,还可避免空气污染。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化学而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创新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所谓创新点是指那些蕴涵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得出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潜在因素。

二、增加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的相关内容

《空气》一节简介空气发现史,通过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积极支持拉瓦锡开展空气组成探究实验的事实,让学生感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合作精神和豁达胸怀。同时重点展示拉瓦锡摆脱“燃素说”的羁绊,发现空气组成的伟大成就和曲折的人生道路;学习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时,延伸介绍凯库勒与苯分子结构的发现;学习碳单质时,介绍我国科学家在 C60、碳纳米管领域的探索和为科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等。科学史话、科学发展简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加强对科学发展历程的认识,领略科学家百折不挠、勇于奉献、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伟大人格力量,促使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体验科学探索历程的艰难与创新的崇高意境。

三、增加实验意外的内容。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的手段,知识规律的得出主要以实验为前提,所以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都比较多,在这些的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时机,从意外中捕捉创新的因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体验求知的途径。

学生实验课《探究气体的成分》,一瓶用玻璃片盖上,正放在桌面的气体。请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空气”。学生证实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发现一会儿就熄灭了,判断不是氧气;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大部分学生发现木条仍能正常燃烧,判断可能是空气;有一组同学反映,木条燃烧较旺,不知如何判断。教师说明:其实这就是一瓶空气,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学生相互讨论并用实验验证:发现木条放置方式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太一样。学生结论:若木条较平放下去看到的是正常燃烧,若竖直放下去看到的是燃烧较旺。教师提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吗?学生活动:相互讨论,若竖直放下去,热的空气上升,很快达到木条的着火点,所以燃烧看上去要旺些。教师提问:我们再来猜测一下,在空气中点燃一根火柴,若火柴头竖直向上又会怎样?学生活动:同学们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通过实验来证实,发现火柴不能正常燃烧,解释是温度达不到火柴的着火点。

实际上在我们实验教学中,如果稍不小心就会出现一些实验意外情况,这虽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但这也是让我们提醒学生实验要认真仔细的一个方面,同时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它又是一节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知识总结知识。

四、增加化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尽量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新材料。化学与军事、化学与饮食、化学与环保、化学与毒品、化学魔术、成语古诗与化学、化学与化肥、农药等,这些文化内涵的引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如在化学与环境保护专题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常识。在有机物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拒绝毒品,真爱生命”的讨论,在发人深思的讨论中,使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利剑。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更要修身养德,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在引领学生透彻理解教材所反应的知识体系外,跨学科综合物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物理学中的力学、电学、热学理论。生物学中的土壤溶液、呼吸与光合作用等,找准综合学习的切入点。将相关知识纵横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跟踪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不断升华中迁移。

有了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目标为准绳,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思考:一、本课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是什么?二、本课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哪几个方面?三、本课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要处理好三维立体教学目标与创新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准创新学习与双基学习的结合点,把创新智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真正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以上是本人在课堂实践中总结的一点拙见,但学海无涯,教海亦无涯,我将继续探索,潜心研究,尽量让自己的教育之路丰富多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19    翁源县尚同中学教育网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19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