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gg文章排行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作者:黄淑珍 发布时间:2010-11-03 08:39:09 浏览次数:3018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跟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实验准备
课前准备好的用品:试管、带塞导管、集气瓶、方玻璃片、水槽、酒精灯、火柴、木条、铁架台及铁夹、试管夹、药匙,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
三、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四、教学难点:
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本节课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制备典型代表物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系统学习制取气体开始,帮助学生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思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使学生认识选用发生装置的方法。O2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问题1:比较全面地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问题2: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讨论]: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叙述。
2、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催化剂。
[新课引入]:我们知道氧气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演示实验:[实验2-5]
(1)、在试管中加入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
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并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加热时,过氧化溶液一般不放出氧气;在稍微加热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放出氧气;常温下,在加入二氧化锰的情况下,能迅速放出氧气。
[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
[通过设置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我想问大家的,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化无疑为新疑,不断激发兴趣]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投影演示实验:[实验2-6]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
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生: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产生O2时的作用。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催化剂的定义和催化作用。
[小结]:过氧化氢在常温能慢慢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加入了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
[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板书: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加深学生记忆]
[教师活动]: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一下几个问题: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没有万能催化剂
(3)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几种物质能做它的催化剂。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在反应的过程中可能改变。
[举例]: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
[讲解]:实验室常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3、师: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进行实验探究。
板书: 2.高锰酸钾
[教师活动]: (3)展示挂图: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2—15、2—17]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教师活动]:边讲述边演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强调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
[讨论]:(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管口向下略倾斜?
(4)为什么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
(7)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为什么是正放而不是倒放?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投影实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讲述】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小结]: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氧气。
师:请大家回忆刚才实验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操作的?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归纳并让一个学生复述操作步骤
教师活动:投影实验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板书]: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教师设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就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
[板书]:3.氯酸钾
思考:用氯酸钾制氧气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似,两者的操作步骤是否也相似呢?
4、列出实验室制O2的原理,比较归纳,掌握分解反应
教师设问:上面实验室制O2的三个反应在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培养学生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
(2)学生比较、归纳,教师总结出分解反应概念。与化合反应作比较。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加深理解]投影:课堂练习
5、分析讨论:根据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今后实验室制气体要根据什么来选择适当装置。
(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教师总结
板书:实验室制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的性质等来选择适当的装置
6、设问: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是否也像上述方法来制取?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课本上氧气的工业制法
师: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生: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师:说得好。工业上就是使液态空气中各成分分离而制取氧气的。现在我们再看看分离过程,说明是物理变化。
教师讲述:氮气蒸发后,剩余的主要是液氧。国家规定储存氧气用的钢瓶一律漆成天蓝色。
【板书】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7、巩固练习
8、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3)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的性质等来选择适当的装置。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9、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1)必做题:43页1、2、3、4题。 (2)探索题:今天我们学习了O2制法,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制取O2呢?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索, 为有能力的学生准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八、板书设计
(一)、氧气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三)、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四)、氧气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变化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我安排了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本节课主要采取实验探究法。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没有基础的盲目的探究浪费时间且收效甚微。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还未建立,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等能力都不具备,分组独立探究条件还不具备,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生成过程,我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侧重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知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初步体验探究过程,为今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但不是无序的课堂,怎样做到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2、利用多媒体有好处,但如何保证在大容量的前提下让学生知识过手?3、实验很有趣,但学生在实验后似乎收获很少,以后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再讲,最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巩固。
Copyright ©2019 翁源县尚同中学教育网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自助建站 | 领地网站建设 |短信接口 |燕窝 版权所有 © 2005-2019 lingw.net.粤ICP备16125321号 -5 |